李大爺今年的豐收節,臉上掛滿了笑容。他的水稻田今年不僅大豐收,還省下了不少力氣。這要感謝村里引進的無人機。這種高科技玩意兒幫了他大忙,不僅讓收割速度更快,還不用他像以前一樣彎腰背著稻谷跑來跑去。以前忙的時候,他腰酸背痛好幾天,今年用了無人機,他只需要看著稻谷被運走,輕松多了。

今年的豐收節,各地的稻田都進入了收割季節,尤其是在云南的哈尼梯田。由于地形復雜,以前農民只能靠肩挑背扛把稻谷搬回家。
隨著無人機和軌道運輸車的投入,農民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。像李大爺的水稻田,一架無人機一天能運送6到8噸稻谷。無人機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,還節省了大量人力,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。

軌道運輸車在梯田地形的復雜環境中更是發揮了巨大作用。以前靠馬馱、人工搬運的方式太慢又累,現在軌道車直接從田間把稻谷送到家門口,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。
稻田畫里的科技奧秘
說到豐收,黑龍江省的稻田畫又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。在雙鴨山饒河縣,一幅魚躍江面,日出神山的稻田畫引來了不少游客。大家都好奇,這稻田畫是怎么做出來的?農民伯伯們利用衛星定位和無人機航拍技術,準確地把不同顏色的水稻種出圖案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加入,稻田的生長狀態可以隨時監控,種地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。

今年,金秋消費季活動幫助了不少農戶把優質農產品賣了出去。自2018年以來,金秋消費季活動已經帶動了1200多億元的農產品銷售。今年的活動一直持續到11月底,全國各地都在借助這個平臺進行銷售。

盡管豐收節期間市場活躍,但對于從事農產品銷售的農民和商戶來說,注冊相關的工商營業執照還是非常必要的。尤其是在網上銷售農產品的過程中,確保自己的營業資質齊全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tzzlm.com.cn/mfwz/864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