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先生平時經營著一家小店資金往來比較頻繁,半年前他通過愛奇藝App上的“小芽貸”借了兩萬元周轉,一直按期還款從未出過問題,直到今年10月,他錯過了還款日一天,第二天他和家人手機里都收到了內容強硬的催收短信,里面寫著“惡意拖欠、將凍結賬戶、后果自負”等字眼。
愛奇藝方面回應稱,小芽貸是其旗下的信貸服務平臺,與多家持牌金融機構合作,借款資金來自這些機構,催收也是由它們執行。也就是說,愛奇藝只是提供借款入口,不直接參與放款或催收,而在牛先生的借款中具體的放貸方是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。

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方面則表示,他們作為正規的金融機構不會進行惡意催收,若用戶逾期未還款,會通過短信進行溫和的提醒,提醒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用戶因逾期影響征信,至于牛先生收到的帶有“凍結賬戶”“后果自負”等措辭的短信,公司方面稱并非出自他們之手會進一步核查來源。

如今越來越多的App都在提供借款功能,打開視頻網站、購物平臺,甚至是外賣、打車軟件,都能看到“借點錢”“分期付款”的提示。

信貸產品的出現本意是方便用戶應急周轉而不是引導過度消費,合理借款、按時還款確實能緩解短期資金壓力,但若超出自己的償還能力就可能造成經濟上的負擔。

在正常的貸款關系中,催收是金融機構的合理行為,但方式需要適度,如果催收內容帶有恐嚇性、涉及家人隱私,甚至暗示不良后果都超出了正常范圍,此時借款人可以保存短信、截圖等證據,向相關部門投訴或聯系銀保監會反映情況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tzzlm.com.cn/mfwz/2710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