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周和表哥合伙開了一家貿(mào)易公司,注冊資金填了300萬元,但實際拿出來的只有五萬,公司前期靠客戶預付款和貸款維持運營,小周想著反正是認繳制,沒人查就沒事。兩年后生意稍有起色,想接政府項目,對方一查發(fā)現(xiàn)賬戶余額遠低于注冊資金,要求提供驗資證明,項目黃了不說,后續(xù)又遇到客戶打官司要求查資金到賬情況。
認繳制,誤以為“只寫不交”不會有麻煩,其實認繳只是允許資金延期到賬,公司仍有補繳義務。一旦到期還沒實繳,不僅會被列入經(jīng)營異常名單,還可能面臨工商處罰。更關鍵的是,一些場景必須驗資,如投標、融資、申報資質(zhì)等,實繳不到位根本無法通過審核。

三年后公司因違約被起訴,對方律師要求核實出資履約情況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注冊資金根本沒到位。法院裁定,未實繳部分可由股東承擔補足責任,甚至延伸到個人資產(chǎn)執(zhí)行,原本有限責任公司瞬間變成無限風險的擔保人。
企業(yè)負債200萬,法人出資未到位,被法院強制凍結個人賬戶追責補繳。

客戶付款延遲發(fā)貨,起訴公司違約,拿不出有效財務證明,法院依據(jù)工商備案認定其注冊資金為300萬,客戶律師主張按該金額計算賠償責任。認繳數(shù)額寫得高,雖然能撐門面,但也會在法律上成為放大風險的工具。

準備融資和一家風投談得很好,對方讓提供驗資報告,結果銀行賬戶里只有十來萬,直接被判“信用不實”。這筆投資胎死腹中,投資機構特別看重公司資信和出資誠意,實繳不到位直接影響融資判斷。
想注銷公司,也必須完成補繳手續(xù),想減資,也得公示、清算并取得股東會一致同意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tzzlm.com.cn/mfwz/2108.html 未經(jīng)授權,禁止轉載。
下一篇:北京開拉面館需要辦什么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