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郊客運站附近賣熱干面的老趙,近幾年,生意從旺到淡,客車少了,乘客也少了,甚至地攤都搬了三次。老趙搬面攤時順口說,這站哪里走,他的鍋就跟著走,客運站變遷,不只是車站搬遷,更關系生計、稅務、土地用途等一大串連鎖反應。
當初的熱干面店是建在客運站邊,乘客多,他一天能賣上百碗。現在縣鄉有了垃圾車和私家車,大多數村民改自己開車或騎摩托,短途客運坐不了幾個人,發車時間拉長,乘客散了,鍋也涼了。

客運站的中途和長途線路,曾是大部人出行靠它維系,可現在有高鐵和動車,站與站之間連通快又舒適,票價還不貴。武漢到宜昌,客運耗時5.5小時,用車票120,高鐵不到2小時,票價110–120元,舒適度很高。很多人長距離出行直接換地鐵或高鐵,長途客車慢慢失去活力。

十年前,客運站選址在偏遠,但車來車往帶動了飲食、小店逐漸形成。客站每搬一次,他的餅攤都隨之定在站旁,附近從荒地變熱鬧,他的生意也隨之漲。搬到第二站時,他又搬一次。
某些開發商看到車站會帶來人流與配套,就先低價買地,等拿到車站批復后再配套蓋房、做商業,這樣一來地升值、利潤翻倍。

快速城鎮化階段客站發揮關鍵作用,但現在鎮區邊界收緊,城鄉界限劃定更嚴格,高運能交通模式成熟,客運站的需求跌到低谷。2010年城鎮化率是50%,到2020年漲到63.9%,國家劃定邊界,過去的空地變成了禁止開發區域,車站面積變得多余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tzzlm.com.cn/mfwz/2107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
上一篇:開通跨境支付通,如何操作與節稅?
下一篇:注冊資金不到位的后果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