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阿姨發現對門張叔在樓道里裝了攝像頭,鏡頭正對著自家大門。每次收快遞時,快遞員的面部特征和包裹信息都被清晰記錄。更讓她不安的是,張叔的攝像頭還能拍到自家玄關位置。多次溝通無果。

社區公示欄貼出通知,小區主干道和地下車庫將新增8處監控探頭,根據新規,這些區域屬于政府統一規劃的公共安全區域,由街道辦負責安裝維護。比如小區東門外的斑馬線,就屬于城鄉主要路段的監控覆蓋范圍。

張叔的案例成為社區普法典型,調解員指出,雖然他家攝像頭安裝在防盜門外,但拍攝范圍覆蓋了公共走廊和鄰居門禁區域。按照新規,個人安裝設備不得采集他人面部特征、活動軌跡等隱私信息。
新規實施后,社區網格員開始排查轄區商戶。某快捷酒店被要求拆除客房內的煙霧報警攝像頭,改用在走廊安裝廣角監控。商場更衣室原先的防盜監控也被調整角度,確保只拍攝儲物柜區域。

某健身房因在淋浴區違規安裝攝像頭被重罰,監管部門不僅拆除設備,還對其處以3萬元罰款并停業整頓。負責人表示本來是想防止物品丟失,沒想到這樣會被罰款!
營業場所必需的安防設備屬于固定資產,可按折舊計入成本。
需具備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資質,并取得公安部門備案。
公共區域設備維護費可計入物業服務成本,需單獨列支公示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tzzlm.com.cn/mfwz/1722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
上一篇:數據泄露的隱患在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