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劉是個90后創業者,開了家網店賣家居用品,生意一度風生水起。然而最近的一次售后讓他苦不堪言。一位顧客買了沙發,申請僅退款卻沒退貨。平臺直接通過了申請,原因是顧客說有輕微劃痕。他一邊為售后頭疼,一邊感嘆僅退款政策,原本是為了消費者好,卻成了壓垮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電商僅退款最初的設計是為了降低消費者的退貨門檻,提升購物體驗。

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早在2017年就開始推廣此政策,認為可以幫助賣家節省退貨成本,還能激勵消費者下單。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因為退貨方便而下定決心購物。然而在國內電商平臺上,這一政策卻逐漸變形,甚至催生了羊毛黨。
一位母嬰用品商家常年被僅退款困擾。一位買家買了奶粉,申請僅退款,理由是不適合寶寶體質,卻拒絕退貨。平臺不但批準了,還拒絕了申訴。
僅退款政策的濫用甚至催生了一些靠退款生財的人。有人在拼多多、抖音等平臺買低價商品,申請僅退款后倒賣產品,甚至有專門的教程教授退款技巧。

僅退款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這一政策降低了購物風險,尤其是新手買家和嘗試新品牌的用戶,愿意在退貨無憂的情況下多下單。

線下商超由自己承擔退貨成本,而電商平臺將所有成本轉嫁給了商家。
面對越來越多的爭議,淘寶在2023年率先調整僅退款規則。設置體驗分門檻、開放申訴通道、加強智能風控等。這些措施讓部分商家的壓力有所緩解,但對于其他平臺的商家來說,情況并未改善。
抖音和拼多多依舊維持嚴格的僅退款政策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tzzlm.com.cn/mfwz/1351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